影视动画渲染
为影视行业提供澎湃算力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作品出口国,他们的CG制作技术在行业中也是遥遥领先,而中国近几年来在动画与特效技术上取的进步也令人欣喜。为了透析行业发展,挖掘行业痛点,提供行业交流平台,瑞云科技举办了【60分钟了解日本CG行业的过去、现在及未来】沙龙活动,邀请了深圳市固有色数码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固有色”)的创始人骆俊先生和日本CGCG STUDIO Inc.(以下简称“CGCG”)的企划总监小川哲也先生作为主题分享嘉宾。
活动现场,两位嘉宾图文并茂地为大家介绍了日本及亚洲CG行业的发展情况,期间此起彼伏的互动问答把现场气氛带到高点。精彩内容,岂可错过,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吧!
骆俊:亚洲游戏动画的演变
90年代是日本游戏产业的巅峰时期,著名的游戏公司比比皆是,包括当时称霸世界电子游戏产业的任天堂,一年的盈利就与整个好莱坞电影业的盈利相当,开发了游戏史上最热销的《超级马里奥》和《精灵宝可梦》系列以及评分最高的《塞尔达传说》系列,时至今天,任天堂仍然是电子游戏业的三大巨头之一。当年的游戏玩家若把游戏与日本划等号,也不为过,骆总就是其中一个。
硬件是游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硬件的更新迭代带动了美术流程的发展。盛极一时的掌上游戏机Game Boy、街机发展到Playstation主机甚至现在的手游等等,都有着不同的美术风格。当年的低头族恐怕就是玩Game Boy的孩子了。Game Boy的玩法可以说是现在手游的最原始概念了。
随着索尼Play Station的推出,打破了任天堂的家用机霸主地位,也进一步带动日本主机游戏市场的繁荣,日本主机游戏市场规模由1994年的4510亿日元增长到1997年的5330亿日元,日本的主机游戏市场规模一时间到达顶点,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日本主机游戏市场的黄金时期。论该时期的设计的范围及国家,看不到中国的影子。
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美术流程的改变,中国也从过去的Q版中国式游戏更新迭代到如今的全球化手游产品,比如王者荣耀、“吃鸡”等。2017年,全球游戏业务收入前十的企业,有两家在中国,其中腾讯游戏位居榜首,网易排第六。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游戏市场。
作为腾讯和其他企业的游戏外包商,固有色服务的客户参与了很多游戏角色、动画及场景的制作。如图示(部分作品):
未来的游戏产业与现在相比将大有不同。骆俊先生谈到,未来可能会把 AR/VR/MR 这样的技术全部融入游戏中,主机和手游并存,同时涉及各行各业和各种形态。但哪种形式会走得更长远呢?他认为,产品的更新迭代和玩家的占有率是最大的影响要素。“未来是一个时间的拉锯,玩家的选择决定了未来的走向。”
小川哲也:日本CG行业的概况和趋势
CGCG企划总监小川哲也以“日本CG动画行业的概况和趋势”为题,分享了日本CG行业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
小川先生回顾到,日本从1960-1980年主要是手绘动画,那时候主要的赞助商都是电视台,电视台出钱将漫画动画化。1980年之后,制作委员会的出现产生了几种不同的收费方式。比如通过OVA(光盘动画),弹子机(日本游戏机),网络发布和游戏等几种方式回收成本。
1990年开始用电脑制作FLASH动画,用PS等制作2D动画, 1995年还出现了2.5D的制作方式,同时也开始出现如《玩具总动员》那样的CG动画。那时候已经出现PlayStation家用游戏机了,里头的游戏动画用3D动画制作而成的。2.5D是角色用二维,背景用三维来做。现在为了压低成本,角色用三维做,背景用二维制作。还有近期出现的VRGAME和VR偶像。日本从2000年开始时就已经将2D动画数字化了。
日本CG动画发展流程
动画制作过程也有比较大的变化。95年之前都是通过传统手绘,前期制作,包含了企划、设计设定、剧本、分镜绘制等。1997年到2000年开始逐渐开始由电脑制作。蓝色部分都是类比的过程。2000年在动画制作上几乎没有CG部分,但是已经开始使用电脑制作模型,场景电脑特效,二维原画等。
日本动画形态的变化
日本有500家CG制作公司,在项目制作过程中,由于成本和时间有限,许多CG制作公司常常会把部分制作环节外包给中国或是其他国家。
小川先生还提到,日本IP发展的出发点都是漫画。首先由漫画家投稿给杂志,杂志决定作品是否出版(平均一年有5万作品投稿)。作品出版之后,编辑会先关注读者的反应,然后再决定是否让作家提供新的作品。如果作品非常优秀,就会给制作委员会。如下图所示:
小川先生认为,中国非常喜欢3渲2的技术。除了广告、电影、游戏、网络等使用CG动画外,未来还将出现VR偶像、VR主题乐园等CG建模场景,让他非常期待。
分享现场,参会的同行们也纷纷提问,与嘉宾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
CGCG 与固有色在合作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呢?
小川先生介绍道:“由于文化差异和办事方式的不同,在与中国企业合作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沟通和时间概念问题。有时候中国的工作人员觉得方案可行,但我们又觉得不妥。就像中国与很多东南亚公司合作一样。”
骆俊先生也表示:“在合作中最大的感受就是文化差异,日本人做事比较严谨,在合作上会比较一丝不苟,但也是我们要学习的。比如之前我们跟他们合作《寂静岭》的项目,当时分镜脚本都是日本做的,我们负责动画。但由于文化差异,我们无法理解他们的语言。原本一小时就能解决的问题,他们的导演和我们的制作人员讨论了一下午,单单语言翻译就花了3-4倍的时间。”
小川先生对3D全系投影技术有什么看法?2012年的初音未来在日本很火,我们也在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也看中了这个机会,但一直没有很好的创作。您认为我们要如何学习才能打造出类似初音未来这样一个IP?
小川先生:虚拟偶像和真人偶像还是有区别的,知名度很重要。初音本来就是一款音乐软件,它是在现有的知名度上打造虚拟偶像。大家只看到技术部分,却没有考虑到IP本身的背景。日本的虚拟偶像都是女性偶像团,他们原本就是游戏,玩家多了,再打造一个游戏偶像,这样就会得到很多追捧。但中国的都是在开发虚拟偶像,一开始没有粉丝基础,这样会很辛苦,失败的概率也比较大。
当前日本动画大部分都是二维的,那您觉得动画继续发展下去的话,是继续坚持二维还是向欧美国家学习特效制作,进而转向三维方向发展?
小川先生:日本大部分看的还是二维动画,他们对三维的接受度比较低。像《七龙珠》也有三维的版本,但是跟二维的感觉还是不太一样。另一个原因是三维制作成本较高,二维成本可控,我们会考虑先从二维制作收回成本后再转向三维。同时,日本动漫和欧美的3D特效风格差异较大,日本目前还无法接受。
小川先生说动画可以往教育的方面发展,我现在看到很多公司已经在往这个方向走,他们会做一些互动娱乐的,偏教育方面的东西。这就是日本未来发展的趋势么?
小川先生:教育动画最大问题是怎么赚钱,怎么回收成本。我们一直在思考,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想法。我个人认为日本的动画特色是内容和种类很丰富。而中国的消费市场年轻人居多,现在正是学习的最佳时机,三、四年后,就会有新的想法出现。
除了一对一问答之外,现场的自由交流环节也让参会的业内人士收获颇丰。
60分钟的分享活动,不仅让参会者了解了日本CG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历程,还让大家对中国乃至亚洲整个动画行业当前的发展状况有了一定的认知,并从中挖掘行业痛点,加强了中国与日本企业间的合作。瑞云云渲染,作为全球领先的云计算服务平台,我们始终坚持尝试用不同的方式为行业提供交流平台,不断为行业注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