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动画渲染
为影视行业提供澎湃算力
艺术挑战技术,技术启发艺术,视觉行业的技术日新月异,实时渲染、云制作/云协作以及AIGC等创新技术,不仅能够帮助视觉行业同仁落实愿景,也实现了更加精简的工作流程。2023年4月26日,深圳市瑞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遇建”·上海站线下沙龙活动圆满落幕。此次活动以“技术革新下建筑可视化的增长突围之路”为主题,邀请到6位视觉行业大咖,通过主题分享和圆桌会议的方式共同探讨建筑可视化行业降本增效的软硬件解决方案,以及AIGC冲击下的行业挑战和未来方向展望。活动现场大咖汇聚,圆桌环节深度畅聊,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精彩瞬间!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活动开场,主办方瑞云科技营销总监陈丽珍作为主持人向百忙之中抽空而来的嘉宾致以诚挚问候,并介绍了本次建筑可视化技术沙龙的举办初心。随后,6位视觉行业嘉宾分别进行了主题分享。01 新AI如何应用于建筑数字孪生|AAE建筑自编码研究组创始人 刘紫东大量AIGC的设计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设计相关行业都面临洗牌。刘博士为大家分析了过去与现在的泛建筑设计行业情况痛点:设计行业基本以人力为主,基础的资料收集,方案比选以及渲染出图占据了设计师80%的时间使得设计行业效率极低,时间周期很长,最终效果也差强人意。而在SengineAl一站式设计交付平台助力下,可以节省80%以上人力。02 Unreal Engine 助力数字孪生行业 | Epic Games大中华区建筑与数字孪生行业总监 刘磊利用Unreal Engine作为模型渲染工具,搭建建筑可视化的实时渲染数字模型,可以得到逼真的三维画面和真实的视觉体验。刘磊老师表示,在建筑领域,展示数据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此前由于技术限制,我们无法将建筑设计中的海量数据无缝展示出来,而现在,虚幻引擎允许创作者在其建筑可视化中展示更多信息和数据,并为场景提供极高的视觉保真度,让各行各业的虚拟内容制作者尽情挥洒自己的创意,创造出真实又虚幻的杰出艺术品。03 可视化企业上云一站式解决方案 | 瑞云科技TD主管 李玉光常用的设计软件已经由离线渲染逐渐转为实时渲染,对本地显卡要求越来越高,本地配置已经无法满足实时渲染的需求,本地电脑算力不够,当然是上云端解锁流畅新姿势!光哥介绍了建筑可视化行业的秘宝:青椒云图形工作站。青椒云灵活弹性的使用方式,赋能了企业更好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随时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对应的设备配置、以及显卡数量。同时,青椒云独家的青椒云盘,可以帮助企业有效管理素材,在企业内部实现资源共享、安全备份,提升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有效杜绝资源浪费。04 建筑园林可视化设计 | 万生华态CEO 彭程随着辐射模型、大数据模型、元宇宙等的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迭代,建筑景观行业的设计流程、生产工具和生产效率在这一年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行业公司竞争力正在从人力为生产要素逐步转为数字为生产要素的过渡阶段。彭总为大家分享了打造一个国际全新AI+数据的景观设计流程,通过SaaS云的方式,将客户数据,客户的沟通标准,设计师的工作流程标准统一拉通。05 AIGC下的NVIDIA技术探索与运用 | NVIDIA解决方案架构师 曹徐伟当机遇与挑战共舞,如何解锁AIGC的创造力?曹徐伟老师为大家讲解了AIGC下的NVIDIA技术及Omniverse的场景运用,分享基于AIGC的文生图、3D内容创作等创新技术,并逐一做了Demo演示,希望将设计从业者从机械重复的工作流环节解放出来,让智能化工具去完成去完成艺术创作中的中低端工作,而让创作者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真正的创意工作,将Omniverse创作协同平台运用到内容创作中去 。06 AIGC影响下的建筑设计工作流探讨 | AI建筑研究室 帆哥AIGC与建筑设计,究竟是噱头还是未来?帆哥以“设计一个2w平方米的社区邻里中心,国际化+未来感+生态感风格”为案例,使用AIGC完成从概念方案比选、方案细节修改、风格迁移与重组、方案优化、概念效果图、分析图模型照、3D模型等整个工作流演示,为大家分享建筑可视化AIGC下的更多探索与尝试。圆桌环节中,四位嘉宾围绕着“AIGC建筑可视化产业未来方向”展开了激烈的探讨。开放式提问让在场观众也深度参与其中,在互动中碰撞智慧的火花。主持人:如何看待AIGC对于行业的冲击?帆哥:对于这个话题我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我是非常拥抱新的技术,但是同时呢我也是比较谨慎中立的态度。我觉得目前来说AIGC还是没法完全的取代我们的设计的工作流,目前来说他的核心完全并不是在设计里面,而是在市场,就是他能不能真正的去落地到应用,落地到一个真正的商业场景上。并且,建筑设计里面还是有很多目前来说AI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去理解人类的那种复杂的情感的需求。技术边界来说,还是有很大的一个技术壁垒,如我之前所分享的内容,,AIGC目前来说不能百分百去表达出你的想法,但是当做提高效率的工具使用何乐而不为呢?曹徐伟老师:我比较赞成帆哥,在不断的去学习那些技能的同时需要带着批判性的思维去做,你要去了解这个东西它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怎么才能更好去驾驭他。另外一方面,技术没有到的这一步,我们更多的是要去等待,做相应的知识储备,时代到了自然会水到渠成。主持人:AIGC商业落地的应用,在自己可预见的未来上,大家又怎样的畅想呢?帆哥:我目前可以想到有两种:一种就是说模型,这个模型一定是非常底层的事情。然后训练模型呢,不像是说那个比如open AI那种,他花几千台什么机器去训练多少个小时,这个训练模型所谓的是微调,非常小型的,针对每个细分行业需要的。我觉得这肯定是未来轻量化、小型模型的一个时代。然后另一个就是基于应用的,他的应用一定会做的更加的短频快,比如说酷家乐这种平台,结合上AIGC会有非常大的发挥的优势。彭总:大模型的技术肯定会衍生出很多的小模型,分为各种垂直领域的模型,这个其实是很有价值的内容,就是怎么把这些东西用好了之后,可以真正赋能传统的一些行业,它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点。AIGC一旦泛滥了以后呢,很可能这个交付价值是会降低,但是哪些中间环节是价值最大的需要深思,设计师会找到另外一条路。观众: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量Stable Diffusion或者Midjourney所生成的图片,实际上在建筑业来讲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平面阶段,但是室内设计或者建筑设计,他更多的是一个空间结构的东西,往后这方面AI的发展,能不能够有很大的提升呢?如果是说这一块如果被AI取代掉很多的话,那我觉得建筑设计真的就是比较悲观了。如果是说我们通过Midjourney或者Stable Diffusion,能够直接把它整个建筑能够全部变成模型的话,这个对于我们行业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冲击?以后AI是不是有可能完全取代施工图?不知道老师们在这方面有没有更深入的紧贴市场的一种考虑?帆哥:我之前刚拿到Stable Diffusion的时候,他还是非常平面化,基于像素的一个学习。两方面来说吧:第一个是建筑学或者说室内设计本身,设计阶段就是有一个平面化的阶段,同时他后面有一个技术性的阶段。这个平面化的阶段Stable Diffusion可以当做一个工具去用,这个没有任何问题,可以把AI作为一种空间感受的效果参考,database基于数据的一种生成,这个是已经可以实现了。现在所谓的深度学习还是基于像素化的学习,是把像素转化成矢量的数据,前面有嘉宾也说到过,数据之间的关联,他可以把它形成一串的数字,代码一样的数据集,比如说1万个这样的数据集,然后他就学会了这个房间的大小和这个空间尺度之间的关联,那么他就可以自动生成这样的匹配。然后刚刚您说的施工模型,其实也有软件叫SWAPP,当然他现在都还在开发当中,对外宣称是一键出施工图,从AI前期生成到施工图,有非常详细完善的工作流。第二个就是建筑的核心是不是技术问题,还是资源问题。我觉得您说的技术肯定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就算技术实现了也没法取代全部的人。彭总:2D的图片真正的实现定向转3D模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问题,3D和2D最大的区别就在于2D的早于AI它就出来了大量的内容,艺术家上传图片,建筑出效果图,可以理解为2G的AIGC,就像互联网的暗网一样,它一下已经具备了庞大的数据标准,而3D的专业的数据在生成的过程中得依赖于专业的公司去做整合,定向数据整合,维度多很多。所以说也需要也需要专业的行业公司、设计师来配合着AI去一起成长、配合注入。魏春明老师:作为一个建筑可视化的行业老兵,当AIGC出来的时候我认为最焦虑的不是建筑师、不是业主、也不是工具提供方,我觉得最焦虑的是现在正在路上的效果图以及建筑动画的加班狗。我曾经是水晶石学院的教授,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以前的学生都在问我,老师我怎么办?我业务越来越少了......设计师用AI出一张图已经可以向业主汇报了,这就已经结束了。在这个环境下甲方对我们的工作是持什么样的看法,第二我们该如何自我抢救一把,现在仍然存在的效果图的制作人员以及建筑动画的制作人员,他的存在价值是怎样?帆哥:目前来说AI出的图达不到那个精度,另一方面就是他的业务量肯定去会萎缩,比如说像前面的一些内部沟通,或者说小的汇报,就不会再去花大价钱去找效果图来做这个事情。关于自救,有一句话我觉得挺实用的,打不过就加入,那么问题就是怎么加入,加入什么,使用AI工具来武装自己,去了解这样的工具,怎么去发生改变,“要有意识”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光哥:有一个笑话叫财务是没有办法被AI取代的,因为没办法替老板坐牢。所以AI如果出了效果图或者施工图,照着建了楼,楼塌了算谁的,谁去背这个责任,这是个问题。 魏春明老师: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个延续的一个行业,我暂时称为“AI会用师”吧,更精、更专、玩的更溜,大量的助产,那么设计师又回到了设计师用为AI再去生成更好的设计,然后大量的基于AI出更好的图、更好的动画,可能还是这帮人,就是剩下来的精英,再往这个方面走。史叶老师:目前我们现在谈AI带给我们的好处,我听到各种技术上的革新唯一的好处就是降本增效,降本意味着什么?裁员,大规模裁员,因为我们确实不需要那么多设计师了。人类其实一直到在AI之前的所有的革命,包括信息革命,它都是工具的革命,他在帮你提升工具的效率,给你一个更好的刀,一把铲子一个轮子。这就意味以后会带来大量的失业,但是他同时会带来大量的岗位。汽车工业革命他替代的是马车夫,当时马车夫是联名去到伦敦市政府去组织抗议,但是之后这个事情产生了反转,因为他产生了两类人。一类是顽固不化的,我要死守,一般是年纪大学不了什么东西了;另一部分就是年轻的老师,他很快就会发现我可以学习驾驶,学习完驾驶以后,我还要学习汽车的维护和简单的维修,这样会让我比单纯去养马和维护马车收入更高。所以很快这件事情没有给整个社会带来不好的负面的影响,或者说负面情绪非常短。接下来的循环都看到了,接下来的那个100多年里面,整个汽车工业成为了人类支柱产业之一,他带来的并不仅仅是替代了一个马车而已,他带来是整套产业链,甚至于有些国家的GDP百分之多少多少都是依赖于这个。同理AI的发展,当然,AI的整个发展历史是爆发式的,大家到现在听到的全部是裁员。我们以前的革命都是替代了一项工具,但是现在的AI出来,他替代的是最终的产品。比如说我们以前的我的刀更快了,我的锅更好了,我能炒出更好的菜了,这对厨师是件好事,但是以后我直接跳过厨师这个环节,我给你上菜,整个跳过了被切菜备菜炒菜等等这一切的过程。我们四位嘉宾老师谈论的所有事情,都是站在顶部考虑这件事情的。我们这边不是CEO,大多是公司技术高管,你们是永远不愁失业的,对你们来说,你们的学习是一定可以带来降本增效的。那么我有两个问题:第一就是AI能够创造哪些新的岗位?第二个就是如果遇到我们将来使用技术层面的卡脖子,咱们有没有什么应对的方法。观众:我比较认同一个观点,就是只有当我们知道理性的边界在哪,我们才能够到达感性。因为在我用AI的时候,我其实也发现了他一些做不到的事情,也就是说我发现一些人类的优势他没办法去达到。比如说我在使用一款智能聊天软件,你可以去跟他构建一个关系,然后他会在情感上去抚慰你安慰你,但是我并不觉得他能够代替真人,我们不相信AI有共情能力,在未来可能当AI的技术发展越来越好的时候,我们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它的边界在哪里,那这时候是不是一些别的职业,比如跟人的情感有关的职业重要性会慢慢的凸显,我们会更加关注到个体的需求,这是我对未来一个乐观的看法。我同时作为一个刚入职的人,也在想,难道建筑的仅仅只是个形体的表现吗?其实背后有很多的逻辑,只是因为我们以前太多的时间花在建筑表现上。是不是有新的形式可以产生?因为当图像不再值钱的时候,我们可能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交互,更多的放在怎么给甲方去阐述这套设计背后的系统的逻辑。是不是进入表现公司的人也可以介入进来,因为我们作为建筑设计师可能没有这么多的精力来去做表现这个方面,但是表现其实占很大一部分的,而且它跟设计息息相关的,所以我觉得这有可能也是未来的一个方向。观众:大家当时都觉得说这个数字媒体来了,会不会传统的纸媒就没有了对吧。其实很多这种传统纸媒的人,他又在新媒体里面找到了新的就业的机会。原来媒体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话语权,那现在这个UGC时代到来了,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KOL,他可以在这个抖音上去发声,甚至能去变现,甚至诞生了新的一个称呼“抖音上的啃老族”。我个人的思考是觉得岗位他虽然消失了,但其实这部分人,他们需要的能力其实并没有消失,他只不过是以另外一种形态呈现出来。比如说刚刚啃老族的这些例子,他们本来就是一些爱分享生活的人,那他们本来是通过传统的媒体去分享,而现在到了一个线上的媒体,他可能只是说这种角色有一些转化,有了一些新的机会。收回我们今天的建筑的主题,那我就也开一个脑洞:如果说线下的这个建筑的机会没了,那是不是元宇宙的时代,在数字空间去建房子,那是无限的空间。瑞云深耕视觉行业多年,为视觉行业提供垂直云计算服务,助力推动行业快速发展。系列沙龙为视觉行业精英及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希望给行业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发。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期广深站“影视CG”专场的更多精彩!本文《线下沙龙丨瑞云“遇·建”-上海站建筑可视化技术沙龙活动圆满落幕!》内容由Renderbus瑞云渲染农场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及链接:相关阅读推荐:瑞云沙龙上海站仅限80席!火热报名中!技术革新下建筑可视化的增长突围之路!瑞云沙龙 | 60分钟了解日本CG动画行业瑞云“CG艺术中的科学之美”沙龙活动圆满落幕
2023年将成为建筑可视化的重要一年,实时渲染、基于云端的协作以及XR等创新技术不仅能够帮助建筑师落实愿景,也实现比以往更加精简的工作流程。同时,AIGC的风也吹到了视觉行业。▌一段文本、一张体积块草稿就能一键生成效果图?3D 数字资产的 AIGC,究竟是失业焦虑还是效率工具?可控性、稳定性的技术壁垒难在哪里?商业落地可行性又会是怎样?宏观大环境下行周期,“降本增效”同样成为各行各业高频热词。回归现实的建筑可视化企业,为了高质量生存发展,应对营收利润增长难题,强化自身竞争力,降本增效会成为企业的第一个本能动作。轻资产投入、前期创作、方案调整、远程沟通协作、设计评审、虚拟互动设计......围绕可视化的全生命周期,如何才能通过运用的先进软硬件技术实现“提效”?“瑞云沙龙-上海站”正是围绕着“技术革新下建筑可视化的增长突围之路”,邀请多位视觉行业大咖,通过主题分享和圆桌会议的方式共同探讨展望,分享独到见解,碰撞智慧火花,希望给建筑可视化行业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发。01 嘉宾介绍刘紫东(分享嘉宾)AAE建筑自编码研究组创始人AAE建筑自编码研究组发起者,美国德州奥斯汀AI建筑设计博士在读,伦敦大学学院计算设计硕士,都灵理工大学交换,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学士。生境科技联合创始人,曾正式就职于中国某院士工作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人工智能的3D计算性设计、图神经网络的应用、计算机图形学、碳追踪与计算。UT Austin博士全额奖学金获得者,曾受邀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进行建筑AIGC学术分享,曾参与ZHACODE DigiditalFUTURES 2022 元宇宙工作营,作为助教参加UT Austin Sustainable Design, UCL Interactive Architecture Research Camp等课程,发表、被接收近十篇篇论文于ACADIA,eCAADe,CDRF, ICAMC等国际CAD会议。刘磊(分享嘉宾)Epic Games 大中华区建筑与数字孪生行业总监18年Architecture行业从业经历,具有丰富的Architecture行业数字化经验以及Digital Twin经验李玉光(分享嘉宾)瑞云科技 TD主管Renderbus渲染支持部TD主管,深耕CG行业逾15年。参与渲染支持的项目有《流浪地球1、2》《深海》《长津湖1、2》《雄狮少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熊出没》系列电影《爵迹1、2》和电视剧集《三体》等。彭程(分享嘉宾)万生华态CEO万生华态CEO、中国科技艺术新生代领军人物曹徐伟(分享嘉宾)NVIDIA解决方案架构师致力于 AEC 行业的 Omniverse 推广和技术解决工作,并借助强大的 AI工具,以及高性能算力助推传统设计工作流程的变革。加入 NVIDIA 之前,作为一名设计师,曾就职于现代设计、gad、Benoy 等知名建筑事务所帆哥(分享嘉宾)AI建筑研究室创建者AI建筑研究室创建者,建筑学本科,海外城市设计硕士,魔都多年项目经验的一线外企建筑师。曾在CAADRIA(亚洲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研究协会)发表生成式设计论文。设计类自媒体经营者,在B站等平台探讨设计新方式并发布开源AI辅助设计教程,内容优质引发火热讨论,半月关注破万。02 活动流程03 活动时间2023年4月26日14:00-18:0004 活动地点上海市普陀区泸定路276弄10号楼1层会议厅05 文末福利福利一:填写问卷,随机抽取20位幸运观众送出NVIDIA定制背包!线上线下都可参与!福利二:转发本篇推文至朋友圈,随机抽取5位朋友送瑞云定制周边礼物!本文《瑞云沙龙上海站仅限80席!火热报名中!技术革新下建筑可视化的增长突围之路!》内容由Renderbus瑞云渲染农场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及链接:相关阅读推荐:瑞云沙龙 | 60分钟了解日本CG动画行业瑞云“CG艺术中的科学之美”沙龙活动圆满落幕SIGGRAPH CAF动画展映暨中日技术分享会成功举办
要问2023开年最火的建筑文化盛会是什么,答案肯定是成功出圈为“网红打卡地”、线下看展预约几乎天天爆满、打卡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线上话题点击量破亿的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是目前全球唯一以城市和城市化为长期固定主题、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常设性国际文化活动。2022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于12月10日在深圳正式开展,展览将持续到2023年3月12日。本届UABB邀请了15个国家的数百位参展人带来300+件作品。如往届一样,今年的双年展也用一场场精彩的学堂活动、高质量的策展结构、精彩的布展内容构成了一场城市、建筑艺术的盛宴。云渲染小编当然不会错过这个增长见识的好机会,去现场观摩学习了一番!本期文章不仅将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精彩展区,还邀请到了本次参展及瑞云渲染合作新媒体艺术家——刘鑫(Nix Liu Xin),为大家分享自己数字展片的设计理念及制作流程,非常干货,记得收藏再看哦!一、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发展历程自2005年“城市,开门!”而起,全球首个以城市和城市化为固定主题的展览——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发展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2007年,与深圳地缘紧邻的香港受邀加入,至此双年展演变为双城互动、一展两地的独特类型。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立足于深圳所处的中国前所未有的快速城市化大背景,聚焦于城市与城市化主题。纵观过往深双八届的作品与研讨,内容集中于城中村与自发城市、城市过期与再生、公共空间、城乡关系与农业、边缘、城市+科技、低碳环保等领域,所带来的富有探索性与启示性的研究、主张与讨论,初步影响着、持续性地塑造深圳作为“先锋”城市的定位。© UABB 摄影:胡康榆© UABB 摄影:胡康榆二、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精彩展区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的主题是“城市生息”,“生息”这一概念既包含着空间上的多元共生,也体现了时间上的生命节律。它既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宇宙观,也富有中国文明的传统智慧。“生息的城市”是一个共生之场,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UABB 摄影:胡康榆© 都市实践展览包括“何以共栖”“物灵之旅”“寰宇对话”“未来聚居”“共同行动”五大主板块、由“万籁之迹”“图书策展”“寰宇制服”“循环共创”“流浪动物之家”“美术馆联动计划”六个单元组成的特别板块,“UABB品牌馆”“香港馆”“罗湖馆”三个专题馆,以及常设展“即地制造”,从认知、方法和行动三个维度重点关注当代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着眼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城市应对策略,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此外,本届双城双年展(香港)是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的活动之一,以“集籽种城”为主题,所有展品在深双香港馆以实体或者数码的形式再次展出。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展场(图片来源:© UABB 摄影:胡康榆)何以共栖(Urgent Question)板块是面向未来向自我提问,意在激起人类对末知的敬畏,在社会的生产关系结构中面向未知时代的反思和思考。本板块由“问题导向”“寰宇视野”“面向关怀”三个层面展开叙事,置身于跨学科的中心交集,由各个领域的行动者们协力共创,用前沿的知识去服务社会。“何以共栖”板块部分作品物灵之旅(More-than-human Adventure)板块旨在探索作为非人类生态系统缩影的城市环境。我们周遭的城市并不仅仅由人类组成。我们被各种有形和无形的生态系统所包围,包括微生物和其他动植物,土壤、水和废物的循环,以及空气和思想的流动。“物灵之旅”板块部分作品寰宇对话(Cosmologic Dialogue)板块意在建立不同视角的连接,以超越线性的方法和思维,共同寻求现行城市和建筑发展下的新契机。寰宇的宇宙观是超越人类为中心的宇宙观,是多视角的认知图谱,是不同核心的知识结构组团。“寰宇对话”板块部分作品未来聚居需要全球视角与地球视角,我们面对的气候危机与生态转向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更需要实验,尤其是对城市\建筑的实验,这场实验不是对技术的实验。未来聚居(Co-Living Lab)板块将聚焦城市\建筑领域的生息思维,运用生息视角识别原型性的未来基因,进而在诸多实验性探索之间建立新的连接。“未来聚居”板块部分作品深双的“生息之旅”从提问开始,经由发现、对话、实验,最终付诸行动。面对全人类的共同挑战,我们唯有共同行动。共同行动(Common Action)板块聚焦“青年”“在地”和“想象”这三个行动关键词,包含“青年深双”“虚拟深双”“设计城市想象”等子板块,将邀请观众远眺群山、窥探星空、感知永恒里的生息。“共同行动”板块部分作品当然,小瑞只是大致介绍了几个板块,以上配图也不过是本次展会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多精彩作品和特色展区还等着大家去现场探索。三、寰宇对话《万物聚合》刘鑫专访本届深港/双城双年展除了实体展品以外,还有很多优秀的数字展品,本文中小编为大家邀请到Renderbus的老朋友——新媒体艺术家/CG导演/科技创新者刘鑫(Nix Liu Xin),为大家分享自己在本次展会中展出的新媒体艺术作品《万物聚合》的设计理念与制作流程。作为业内活跃的科技创新者,刘鑫经常使用新兴媒介和技术,如动态视觉、建筑、扩展现实、三维扫描、机械臂和人工智能等进行创作。他与Burberry、Bosie、Wallpaper、微软AI等世界多个顶尖品牌和组织合作并获得了众多国际奖项认可,包括:建筑可视化领域最权威的CGarchitect 3D Awards 2020一等奖,并于2021年成为评委;2019年连州摄影节的12位获选艺术家之一,并举办个展;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电影竞赛中获5个奖项,包括最佳影片。刘鑫和团队近期作为联合导演及后期制作方为韩裔美国歌手Miss Grit打造虚实结合MV,被《滚石》等知名杂志报道;以及作为数字导演参与梅赛德斯·奔驰和重塑雕像的权利乐队虚拟发布会,成为国内首个将4D扫描用于商业广告和MV的作品。 数字展品:《万物聚合》原片▲▌出品艺术家:刘鑫(NixLiuXin);制作组成员:任晨嘉、朱雨婷▌赞助商:Renderbus瑞云渲染、PBRMAX▌作品介绍:“万物聚合”以艺术化的方式探索了一种概念,即大量已有建筑部分和片段自动和智能地回收以生成新的建筑系统。在这部实验艺术影片中,源自体积融合和物理模拟的各种聚合方式是生成“数字实体”装置的形式操作。每个场景和其中的装置都充当了一个“画面部分”,而它们的总和展示了一个动态的、非线性的、不可预测的、潜在的无限世界。受互联网万物共存本质的影响,不同物体之间原有的层次结构被消除。不同时期和风格的建筑碎片经过回收后被重新组合成新的形式并被赋予新的意义。这里新旧并存,时空扁平一一任何物体,不管来自哪里,都变得平等且共处于当下。装置反映了聚合行为,以创建可以随时间而演变的非线性互动空间系统。这种混乱的过程能够创造出无限动态变化的形式。它们是没有方向,没有界限的无穷无尽的建筑,其中每一个都包含从远古到最新的版本。这些装置具有无限的尺度:在大尺度上,物体构成空间;在中尺度上,物体就像家具一样;在小范围内,它们变成非同质化的仿佛会呼吸的体素。“万物聚合”是一个文化和记忆库,时空扁平,无尽演化。瑞云渲染:非常感谢刘鑫能再次做客瑞云专访,请先跟Renderbus的观众们打声招呼吧!刘鑫:大家好,我是刘鑫,我现在正在美国的波士顿上学。首先,很感谢瑞云渲染对刚刚结束的新媒体艺术作品《万物聚合》的支持,很高兴再次接受瑞云渲染的专访。瑞云专访丨刘鑫采访视频片段距离我们上次分享会已经过去快两年了(对话刘鑫:建筑可视化“奥斯卡”学生组冠军如何玩转视觉艺术,探寻虚实边界),这期间有了很多新的作品和思想,希望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刘鑫《奇异购物车》系列作品瑞云渲染:上一次专访时,你即将前往美国哈佛大学继续攻读设计学研究生,两年过去了,在世界顶级学府哈佛研习的感觉如何,能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两年深造的收获吗?刘鑫:首先是研究和兴趣主题上,一方面更加专注专注在新媒体艺术和科技领域,尤其是每天艺术理论方面的学习;另一个方面因为媒体技术的涉及面很广,再加上我们可以在麻省理工学院跨校注册,所以有很多和其他专业,比如机械、生物、商业等领域的老师、同学合作交流机会。大家对于项目的关注点也非常广,有从艺术和哲学内部理论考虑的,也有如何为世界产生正面影响的。总之是一个人人都在跨学科跨界发挥创意与能力的地方。其次有机会与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教授和学者交流,身边的同学们都很优秀,这种优秀不是说考试很强,而是都有自己很感兴趣很专精的领域,可以说能够在很多人身上学习到不同的东西,我也在主动用自己擅长的方向影响别人。刘鑫个人网站:liuxin.com然后是除了学术和创作方面,大家对于创业的热情非常高,哈佛和MIT都有很好的创业社区和相关课程。比如我去年在MIT斯隆管理学院上了一门《新企业》课,教你怎么用系统化的24个步骤生成想法、测试市场和产品、开始一个初创公司。先从各个方面都测试确认到一定程度,再开始投入资源开发产品。给我们上课的教授就是写了同名畅销书的作者,我们在课堂上可以模拟做这个事情并且得到大家反馈。我个人对创意行业有一定了解,在这个课上的同学背景是五花八门,有各个国家来的就不说了,有曾经已经大型企业工作了20年的,也有初创公司获得过融资的,还有只有想法,0创业经历的。所以总的来说,能深入接触到各种各样不同的人和他们的工作和思考方式。瑞云渲染:这次参展2022 第九届深港城市 \ 建筑双城双年展契机是什么?参展的作品《万物聚合 Every Aggregation All At Once》作品的灵感来源自哪里?刘鑫: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主要展示城市和建筑作品,但也有一个很大的板块专门使用影像来畅想未来城市、建筑和人居生活的形态。我认为,建筑并不仅仅是指房子,而是指具有空间特质的构筑物,可以是小尺度的物品,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水杯、桌子、椅子等家具;也可以是中等尺度的房间、大楼,甚至整个城市。我的参展作品《万物聚合》正是基于这种理解,通过演绎中国普通人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的物品,如搪瓷缸子、电视机、古建筑构件等,进行放大缩小、加法减法、物理模拟等方式的组合,构筑出一个个流动的雕塑。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常见物品被去熟悉化,给观众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远看是一个物体,近看是另一个物体。此外,很多建筑设计过程从楼板、柱子、墙等传统元素出发,而在我这些雕塑流动的过程中,每一个瞬间都是一个“建筑”。因此,我思考:为什么建筑不能用已有物品的造型生成呢?瑞云渲染:本届深港双城双年展策展理念是“城市生息”和“Urban Cosmologies”(城市寰宇),你的参展作品是如何体现策展理念的呢?刘鑫:我对寰宇的理解是像宇宙一样包罗万象,层层嵌套,所以在这个作品里,物体是从各种各样的类别里搜集而来,然后以不同尺度组合操作,在观看的时候在每个尺度层面上就彷佛一个个小宇宙一样。生息则是通过这些物体的运动体现,一类是有物理动力学数字模拟,产生的互相碰撞、漂浮的动态;另一类是程式化控制,基于数字噪波影响的像呼吸一般的运动。瑞云渲染:本次创作主要用到了哪些软件,以及运用了哪些3D技术或效果?刘鑫:动态雕塑部分主要用了Cinema 4D的动力学、Mograph、VDB体积数据模块。灯光、视效、参数化材质、渲染使用Redshift,后期合成、剪辑、声音使用After Effects和Premiere。瑞云渲染:完成作品花了多长时间?在创作的过程中是否遇到什么挑战?刘鑫:整个概念体系和操作手法是长期有在思考和探索的,实际项目本身制作大概是两周。主要挑战是这么几点:1.高清扫描模型资产的预处理。我们总共有大几十个模型,每一个有高精度和低精度一对,他们每个的尺度不一。在制作过程中要实现随时切换高低精度,以及每个源模型的可替换性,和大量复制后的整体程序化控制。因此,工作的第一步就是用C4D的Instance和Take系统将每个模型“打包”做成特定尺寸且可以切换控制的程序化设置。2.体积数据巨大的运算量。《交》(Boolean) 章节每一帧要计算几千万的体素。《Recycle》(收) 章节几千个高精度模型堆积后的碰撞模拟优化。3.巨大数据量产生的项目管理优化。为了给予镜头和灯光设计的灵活度,如果按传统流程将动态雕塑的每一帧导出为Alembic模型,那么仅其中一个章节动态模型体积就有500GB。另外,整个项目有18000帧,合成和编辑输出也是不小的数据量,因此怎么既能保证画面质量又节省硬盘空间是当时需要思考的地方。瑞云渲染:我发现本次的参展作品与你之前的《High Density Aggregation of Objects as a Formal Device》有相似之处,是否有相关性或者做了什么创意延展呢?刘鑫:《万物聚合》中的两个章节受到了《增强聚合档案馆》项目过程中探索的形式操作手法影响。在新项目中可以以更多数量、更极致、更纯粹的方式呈现。瑞云渲染:回顾你2022年的作品,多是围绕着VR、AI、科幻等前沿元素在进行创作,技术发展对你艺术创作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刘鑫:一直以来创作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围绕着叙事和体验的,将各种元素在时间轴上展开。这期间的一个主要探索方向是AI和各种各样不同的工具结合所创造的新流程。例如在《二维码书法》(QRigraphy) 中,用AI生成了王羲之和于右任的所谓”不存在“的书法汉字,然后基于二维码的容错机制将每一帧动态书法转译为一个可以辨识书法笔触并且可以扫的二维码动态雕塑。在AI短片《狗狗太空梦》(DOG: Dream Of Galaxy)中,我们使用了文字生成图像、生成深度图、三维化、摄影机运动设计、AI配音和视效合成等技术流程,成功突破了传统文生图的零散和不可控因素,讲述了一个小狗宇航员的故事。瑞云渲染:你认为云渲染能对CG艺术家起到什么帮助?请评价一下Renderbus瑞云渲染的服务吧!刘鑫:这个作品应该时更能体现出云渲染的重要性,用自己电脑渲染几十天的内容在云渲染只要几小时就好。有时候不是费用问题,而是项目是否有可能完成的问题。我个人很期待将来云渲染可以实时并且嵌入在内容创作软件中,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让艺术家把更多精力投入在创作而不是解决技术问题上。瑞云渲染:最后,有什么话想对喜欢你的作品或者深港城市 \ 建筑双城双年展的朋友们说?刘鑫:非常感谢你们对我的作品的支持和喜爱,希望能给你们带来启发和思考,我将继续努力做出更多有趣有意义的内容。好啦,本次的分享就先到这里啦!感兴趣的小伙伴记得去线下观看展会,3月12日闭展哦!如果想随时了解CG行业前沿资讯或者是国内外赛事消息,记得关注Renderbus瑞云渲染。另外瑞云渲染目前已兼容大部分主流软件和插件,并支持自定义选择插件!动画渲染新用户赠送 40元 无门槛渲染券、效果图渲染新用户赠送 20元 无门槛渲染券,欢迎各位客户大大免费测试使用哦!本文《今年不可错过的建筑可视化大展即将闭幕!瑞云专访参展CG艺术家刘鑫》内容由Renderbus瑞云渲染农场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及链接:相关阅读推荐:专访FGT Art “八月之星”,了解他如何创作杂草丛生的末日城市景观瑞云专访《深海》技术总监刘鲁,一窥国产动画电影前沿技术的探索与创新《中国奇谭》获全网好评!瑞云专访《林林》导演杨木,揭秘国风CG动画幕后创作历程!
FGT Art挑战赛是Renderbus瑞云渲染农场的海外兄弟品牌Fox Renderfarm发起和举办的海外月度赛事,面向的是海外CG艺术家,旨在为他们提供一个平台来展示自己使用瑞云渲染制作的作品。Fox Renderfarm在每个月会评选出该月份参赛者中的优胜者,并颁发奖品。2022年的“八月之星”由阿基尔·阿卢卡兰(Akhil Alukkaran)先生获得,他的作品「搁浅」(Stranded)呈现的是杂草丛生的末日城市场景。本次我们很荣幸能与阿基尔对话,了解他的作品的创作过程和背后的故事。另外,他还和我们分享了他参加海外博主pwnisher举办的第五届世界3D渲染挑战赛「动态冥想」(Moving Meditations)并入围了前100名的参赛作品创作历程!Stranded © Akhil AlukkaranStranded 静帧 © Akhil AlukkaranStranded 静帧 © Akhil Alukkaran瑞云渲染:Akhil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自己吧!Akhil:大家好,我叫阿基尔·阿卢卡兰(Akhil Alukkaran),来自印度喀拉拉邦。我是一个建筑师,也是一个CG通才。大约在3年前,我从建筑可视化开始了我的3D创作之旅,现在我也在不断学习3D制作技术。我对电影制作也很感兴趣,也很喜欢做一些个人的项目。现在我是一名自由职业的3D艺术家。瑞云渲染:恭喜您获得2022年 FGT Art 挑战赛的“八月之星”,对此您有什么感想?Akhil:非常开心!获得这次的冠军也激励了我创作更多个人的作品。瑞云渲染:请问您创作这个作品的灵感来源是什么?Akhil:这算是我个人学习3D技术的一个练习项目。我想创作一个杂草丛生、荒凉、寥无人烟的“末日感”城市场景。就是一座废弃的城市的样子,没有什么参考来源,我只是跟着我脑海里想象的画面来进行创作的。瑞云渲染:您使用了什么软件和插件?花了多长时间来完成这个作品呢?Akhil:我的工作流程主要是基于Blender。除此之外,我使用了Blenderesse的常春藤生成器来生成树藤,并制作了其他材料和常春藤叶子的模型。瑞云渲染:您是如何设置灯光以及使用贴图来使最终的渲染具有照片般的真实感?Akhil:我的打光其实并不复杂,我用了Polyhaven的一个阴天HDRI贴图。下一步我开始创建城市景观,我使用了相同的Kitbash模型并将其分成不同的部分,这样我就可以制作出多种变化。这个基础模型是皇家道尔顿(Royal Doulton)前办公室的扫描模型,细节保留得非常好。(Sketchfab模型链接:)© Akhil Alukkaran© Akhil Alukkaran最后,我还添加了苔藓贴图,使其变成最终呈现在作品中的样子。© Akhil Alukkaran© Akhil Alukkaran© Akhil Alukkaran© Akhil Alukkaran瑞云渲染:您在创作这个作品时有遇到什么困难吗?是如何解决的呢?Akhil:我遇到的唯一一个问题就是一开始的时候,我找不到合适的插件来创建具有有机外观的青藤。后来我用Blenderesse 的节点设置解决了这个问题。© Akhil Alukkaran© Akhil Alukkaran© Akhil Alukkaran© Akhil Alukkaran瑞云渲染:我们发现您还参加了克林顿·琼斯(Clinton Jones,油管博主pwnisher)发起的第五届世界3D渲染挑战赛「动态冥想」(Moving Meditations)并入围了前100名。我们想了解一下您是如何想到要创作一个这样的作品的?在这过程中最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是什么?Akhil:在此之前我便有过类似的想法。当我看到这个比赛的主题时就在想,这和我之前的想法不正完美契合吗?所以我就尝试了一下。我看到这个比赛时已经有点晚了,但是因为目标明确,所以很快就完成了这个作品。Akhil 参加「动态冥想」的作品静帧 © Akhil AlukkaranAkhil 参加「动态冥想」的作品静帧 © Akhil Alukkaran具有挑战性的是在这6秒的动画中,我需要创造两个不同的场景,而且是在3到4天的时间内就得完成。另一个挑战是角色的建模,我以前完全没有相关的经验。我想创作一个写实的作品,因此我很重视角色的模型。所以我开始学习Character Creator和Marvelous Designer,当时我都不确定我能不能完成。不过最后这个作品还是顺利完成并且进入前100名了。Akhil 参加「动态冥想」的作品静帧 © Akhil Alukkaran瑞云渲染: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您的工作流程/pipeline吗?Akhil:我的大部分工作流程都是基于Blender的。有时我也会使用一些其他软件,这取决于我需要实现的效果。在这个项目中,角色是在Character Creator和Marvelous Designe里创建的。© Akhil Alukkaran© Akhil Alukkaran© Akhil Alukkaran© Akhil Alukkaran© Akhil Alukkaran© Akhil Alukkaran瑞云渲染:请问您自己创作的印象最深刻的建筑可视化作品是什么?为什么印象深刻呢?Akhil: 我最近刚刚完成了我的建筑学研究,我在喀拉拉邦的一家公司担任建筑师。我自己也知道,我在建筑方面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希望在以后能和大家分享更多建筑方面的项目。不过,有一个我觉得很特别的设计是在我学习期间创作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激发了我去探索CG艺术的无穷可能性。CAVE © Akhil AlukkaranAkhil的作品 "CAVE":这是一个周末独家屋的概念设计,是我个人项目的一部分。我假想它是位于西隆市(Shillong)的Umiam湖附近。不过这个作品现在还只是概念设计,没有实现。瑞云渲染:您最近有学习什么新技术吗?Akhil:学无止境,我目前正在努力学习关于Blender的几何节点,尤其是创建逼真的植被模型。瑞云渲染:您觉得瑞云的云渲染服务怎么样?也欢迎给我们的渲染农场提出宝贵建议。Akhil:瑞云的云渲染服务总是让人觉得很可靠,而且现在比我早些年刚开始使用时变得更好了,一直在进步。瑞云渲染:对于刚进入CG行业的新人,您有什么建议吗?Akhil:我自己本身也还在学习,我也不确定我能给他们什么建议。如今,大家有很多资源可以学习,可能唯一阻止我们创作的是我们自己,所以要保持创作热情。如今有很多新艺术家,我很期待看到更多大家的精彩作品。本文《专访FGT Art “八月之星”,了解他如何创作杂草丛生的末日城市景观》内容由Renderbus瑞云渲染农场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及链接:相关阅读推荐:《三体》电视剧8.4分高分收官!口碑爆棚的VR游戏、古筝计划幕后视效解析来了!大厂收割机、站酷人气超千万!国内顶尖的动画广告工作室创作流程大揭秘!瑞云专访《深海》技术总监刘鲁,一窥国产动画电影前沿技术的探索与创新
展览简介此次展览共汇聚来自全球范围内18组不同背景、 学科、派别、及媒介的设计类作品,以Z世代策展视角,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希望为被漫长疫情笼罩的城市及人群营造全新语境并带来启发的力量。有幸参与支持首届4C建筑与设计创意展,助力中国建筑艺术新兴力量的无限探索。展览共设三个篇章:刻奇人机、启示、末世,带着共同遭受疫情之苦的共情心,为观众创造一个着眼同时期出现的矛盾与困境进行讨论,并引起批判性思考的空间。部分展品展示奇异超市 © 刘鑫、朱雨婷建筑设计 © 饶津渝理智幻视 © 任晨嘉我们之前采访过的人气媒体艺术家刘鑫携他的作品《奇艺超市》参展于第一篇章——刻奇人机。欢迎各位小伙伴点击下方图片考古Renderbus瑞云渲染与刘鑫的专访,看刘鑫如何在作品中依托建筑和媒体,玩转视觉艺术,探寻虚实边界。此外,篇章二中展出的建筑设计作品《可穿戴建筑》的作者饶津渝也接受了瑞云渲染的专访。小编后续为大家奉上专访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不要忘了点点关注,敬请期待!她从作品出发,为大家全方位解析自己“柔软的”设计理念,阐述建筑艺术与CG结合的无限可能,还分享了更多关于建筑功能、建筑与心理的关系、灵感来源等多个有意思的话题。 进入展厅“非此即彼 似是而非——2021首届4C建筑与设计创意展”展览现场 展览购票 送票活动活动规则:进入B站视频,点赞、评论、转发上方视频,小助手会在视频评论区随机抽取5个宝子,送上海4C建筑与设计创意展门票!抽奖时间:2021年8月22日(星期日)相关阅读推荐:
CGarchitect 3D建筑大奖(CGarchitect 3D Awards)是建筑可视化行业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活动,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建筑艺术家和学生展示他们的精彩作品。之前也为大家介绍过很多该比赛的优秀作品了。这一次为大家介绍的是2020年CGarchitect 3D奖学生提名之一,Christian Paul Espinoza,他是一名建筑师,也是一名来自School-ing的学生,School-ing是一所专门从事建筑可视化的3D学校。© Christian Paul EspinozaChristian的提名作品的灵感来自一个后世界末日的想法,到了那时人们将生活在大海深处的孤立掩体中,因为这是地球上唯一安全的地方。图中是一个绝望的人,耐不住寂寞,终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他是如何制作这幅引人深思的作品,的独家专访会告诉你答案。- Christian Paul Espinoza- 3D Visualizer- From: Mexico瑞云渲染:嗨,Christian,非常感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你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吗?Christian:大家好!我叫Christian Paul Espinoza,我是一名建筑师。在不同的建筑领域工作后,最终建筑可视化引起了我的兴趣。四年前,我在一个建筑工作室做绘图员,但我一直在关注的领域是建筑可视化,关注我们如何在电脑中创作出这些环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我决定踏入建筑可视化这个领域,决定专注于建筑可视化的工作和正式学习。© Christian Paul Espinoza瑞云渲染:你在本次大赛中获得提名,有什么感想?Christian:被提名真是太棒了,因为这是一个令人敬畏的奖项,很高兴评委会提名我的作品。草图瑞云渲染:这个作品的灵感是什么?您为什么会选择这幅作品参加比赛?Christian:我的灵感是我设想到一个荒凉的地方,这里很难逃离,唯一的办法就是跳下去,这个想法让我不顾一切风险,说干就干。我选择这个作品参赛是因为我喜欢用很少的元素来代表一个悲伤的故事,而在这个作品中色彩就是讲述故事的重要元素。瑞云渲染:你花了多长时间完成这个作品?Christian:从我开始整理参考图到完成作品,我花了大约3个星期,都是在课余的空闲时间进行的。瑞云渲染:你作品中的“水塔”掩体是如何制作的?有什么参考吗?Christian:参考图是海上的石油平台,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在偏僻的地方总能引起我的注意,可以想象住在那里是多么孤独,这激发了我创作故事的灵感。参考图建模瑞云渲染:阴沉的天气和坠落的人让整个作品耐人寻味,你想通过这个作品表达什么呢?Christian:我想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试图逃离这个荒凉之地,他无法忍受呆在这里,努力寻找一条出路,无论会有多大的风险。瑞云渲染:你在创作时遇到过什么困难吗?又是如何解决的呢?Christian:一开始很难构思好这个作品的结构,我用了一些以前的模型,但它们根本不能说服我。有时决定何时完结一个个人项目也是很难的,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止,你总是想加入越来越多的细节,最后,是比赛的截止日期督促我确定了最终的方案。瑞云渲染:在这个行业里,谁或什么项目最能激励你?Christian:我有几个很喜欢的CG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例如Jaime Jasso、Jama Jurabaev、Tamas Medve,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Lost Temple City © Jaime JassoGallery in Warsaw © Tamas Medve瑞云渲染:有听说过瑞云渲染吗?Christian:我从一些朋友那里听说过瑞云渲染,他们推荐给我,我认为瑞云渲染是一个很好的服务平台,因为我朋友们对瑞云渲染的服务和平台的评价都很高。瑞云渲染:还有什么想和CG爱好者们分享的吗?Christian:我想告诉他们,参加比赛是一个很好的展示自己的方法,用你的技能来测试自己,并继续向其他参与者学习。© Christian Paul Espinoza本文《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及链接:相关阅读推荐:
毕业在即,相信各位小伙伴正在没日没夜地赶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 一个月前,和直播。他硕士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建筑学院(SCI-Arc)建筑学专业,凭借毕业设计作品《奇异购物车》(Phygital Shopping Cart)斩获“建筑可视化领域的奥斯卡”--CGarchitect国际建筑3D大赛 (2020 CGarchitect Architectural 3D Awards)学生(动画/电影)组冠军。很多看过视频和直播的小伙伴都希望能够看到更多海外学生的优秀作品和分享。今天我们就带来了Razan Jawad小姐姐的专访。 人物介绍Razan Jawad- 2020 CGarchitect 3D大奖学生(动画/电影)组提名- 2020 硕士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建筑学院- 设计方案曾被苹果和H&M门店采纳Razan Jawad是黎巴嫩裔,出生成长在比利时安特卫普。2020年她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巴特莱特建筑学院硕士毕业。她的毕业设计作品《LITH》获得了2020年CGarchitect 3D大奖学生(动画/电影)组提名(没错,就是刘鑫获奖的那个类目)。 作品解析LITH:建筑可视化“奥斯卡”CGarchitect Awards学生组提名作品作者的话:LITH是一个公有化的建筑3D打印工厂,是一个自动化的住房平台,旨在通过住房去商品化解决中产阶级化社区居民的住房问题。LITH为风险承受能力弱的人群提供低价长期的住房,为艺术家提供创作的空间,让他们不再居无定所。LITH自动3D打印工厂可以不间断地工作,序列化打印建筑模板。通过组装模板打造住房社区。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台设计、分享和管理该社区。LITH解析:看UCL建筑系学霸 如何融合建筑和3D打印,提出住房问题解决方案Razan小姐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将建筑、3D打印和计算机算法相结合,心系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以建筑可视化的方式提出住房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在一众作品中脱颖而出,除了新颖的设想,高质量的制作,更动人的是作品背后创作者的社会责任感。瑞云渲染作为亚洲前沿的云渲染平台,致力于提供专业可靠、安全稳定、可持续创新的也从不忘回馈社会,反哺行业。针对CG专业学生和教师推出教育优惠方案,旨在激发CG新生代的无限可能,让小团队也能实现大梦想。教育优惠方案不仅提供最低折扣价(💎钻石会员),瑞云渲染还会不遗余力地提供技术支持、专业指导和宣传机会。student-section👆正在头疼毕业设计作品渲染难、渲染慢的小伙伴还不赶快戳上方链接冲起来!👇专访部分为你准备了更多LITH作品背后的灵感来源和制作细节,以及Razan小姐姐的求学经历和职业道路分享,请各位客官慢用~ 瑞云专访1、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大家好,我叫Razan Jawad,我是黎巴嫩人,但是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出生和长大。从15岁开始我就对建筑很感兴趣,越长大越喜欢。我曾在黎巴嫩和比利时实习,做过助理建筑师。19岁时,我从安特卫普的建筑高中(St-Lucas Kunstsecundair)毕业,开始了自己的职业探索。在瑞士和意大利的交界城市基亚索,有一座购物中心叫Centro Ovale Chiasso,我为该商场里的苹果和H&M商铺做设计方案,其中近70%得到客户采纳。Centro Ovale Chiasso购物中心搬到黎巴嫩之后,我的教育和工作经历为我争取到了很多工作机会,其中包括担任助理建筑师,同期我也在攻读我的本科学位。2018年6月,我从黎巴嫩美术学院(ALBA)建筑专业本科毕业,之后我去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巴特莱特建筑学院(The Bartlett School of Architecture)攻读了建筑设计硕士学位。现在我是一名自由建筑师,手头正进行着三个设计项目,项目分别在塞拉利昂共和国、黎巴嫩还有刚果共和国。黎巴嫩的这个项目是为一个私人客户打造别墅区,非洲这两个是大型的商业项目。所以我也有了成立工作室的资金。2、获得CGarchitect的3D大奖提名,感受如何?自己在建筑方面的努力得到了认可,感觉非常棒。3、LITH背后的灵感是什么?LITH是我耗时一年研究的一个标志性作品,是“离散化”建筑体系的集中表现(“离散化”建筑体系,即discrete architecture,是由英国建筑师Gilles Retsin提出的一种电子组合的设计理论,旨在采用自动化应对建筑环境学科所继承和固有的偏见和特权)。LITH还结合了新粗野主义和哥特风格,作品还受到合作住宅社区(cohousing community)社会理论的影响。Gilles Retsin- Gilles Retsin建筑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 曾任UCL巴特莱特建筑学院讲师由Gilles Retsin撰写的书籍《Discrete: Reappraising the Digital in Architecture》 4、请介绍一下LITH的中心思想和建筑的主要功能LITH中展示的其实是一个建筑集合体,也是一个合作住宅平台,而非一栋独立的建筑。主要思想:住宅的居住权是人的基本权利,而非产权。中产阶级化加剧了住房危机,尤其加剧了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人群的住房问题。伦敦的哈克尼社区(Hackney)是英国最大的艺术社区之一,由于现在里面的公寓和仓库租金疯狂上涨,以前住在里面的居民和艺术家都已经付不起租,无处生活和创作。主要功能:LITH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公共产权空间,是一个熔融沉积成型(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的3D打印工厂。LITH旨在将中产阶级化的街区去中心化,为社区中风险承受能力弱的人群提供低价长期的住房,为艺术家提供创作的空间,让他们不再居无定所。LITH可以根据不同的城市环境、客户需求还有设计需求变换形态和功能。同一个LITH打印工厂能够在同一地区,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和空间特性建造出很多不同的居民区建筑。建造过程可以根据三维空间的诸多限制条件灵活变换。LITH的空间区域可以分为公共、半公共和私人三种类型。半公共区域供居民区内部人员使用,而公共区域可对外部人员开放。居民和艺术家可以通过LITH数字端平台预约使用这些空间。建筑空间的灯光变化可以作为线索,展示空间的使用状态 -- 开放中、使用中。可共享的还有大型的公共LOFT,供艺术家做工作室和作坊使用。艺术家们既可以通过平台包月、包年,也可以预约单次使用。5、完成毕设作品耗时多久?整个项目耗时1年研究,研究内容包括3D打印,以平台为基础的建筑生产、算法设计和“离散化”建筑等。动画短片的制作,从构建故事版,建模到最终渲染共耗时2个月。6、使用了哪些软件和插件?建筑的几何结构采用了Rhino3D加Grasshopper,Unity还有C语言。动画短片制作用的是和V-Ray渲染器。7、请分享一下你的教育背景和从业经历吧在UCL的求学经历可谓改变人生,尤其我是在中东地区上的本科,然后在UCL学习软件使用和“西方”的建造思维。整个建筑学习生涯中,3D一直贯穿我的学习和工作,UCL会鼓励学生开拓尝试更多的新兴软件。而且很幸运的是,我的导师非常好,鼓励我参加CGarchitect的3D大赛。8、作为一个年轻的建筑师,你怎么提升你的专业能力紧跟数字技术潮流,多看新出的建筑技术类演讲分享和纪录片。相关阅读推荐:
印尼建筑可视化艺术家Reinaldo Handaya通过学习和应用3D技术,不仅为您带来了由他与工作室制作的高质量3D作品,更带来了比作品更值得细细品味的励志故事。Reinaldo Handaya2G Studio联合创始人&CEO2G Academy联合创始人&讲师 - 2020 获得CGarchitect 3D Awards图像(非商业)组提名- 2014 CGarchitect 3D Awards评委- 2013 亚太区V-Ray Community Meetings特邀演讲嘉宾- 2013 SIGGRAPH Asia香港站特邀分享嘉宾2004年,因家里的工厂惨遭大火吞噬,他一夜间倾家荡产,还欠下10万美元外债;一年后他创办自己的家具工作室。2008年,为了能给客户更好地展示作品,他开始自学3D技术,并深深爱上了这种化“梦想”为“现实”的创作方式。经过3年的潜心钻研和创作,他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建筑可视化领域的大奖 -- CGarchitect Visualization Pro of the Week (译:CGarchitect每周可视化优秀作品)。从此,他的人生因3D而改变。同年,他和合伙人Evan Mandala联合创办了2G Studio建筑可视化工作室,工作室的作品包揽了领域内各大国际奖项,不仅工作室因此接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合作机会,Reinaldo本人也在业内名声大起,收到了各大行业展会演讲分享的邀约。2G Studio所获奖项一览2020年,他再度登上CGarchitect 3D Awards的舞台,所指导的作品Born Neo获得图像(非商业)类目的提名。BORN NEO © 2G Studio作者的话:> 为了能让我们的艺术家们能够像家人一样团结协作,我把本次比赛开展成了工作室内部的团队挑战赛,还取了个名字叫“压力挑战”,因为各队队员们必须在一周之内完成一副效果图和一部动画短片。他们需要从头开始对建筑物进行建模,自己构思并完成设计。我让艺术家们尽情发挥创造力,赢得挑战的团队会获得奖金鼓励。他的故事远不止“打工人”努力奋进,走上人生巅峰。名利双收后,他用实际行动反哺行业,他创办3D培训机构,培养了来自世界超过千位学员;他在线上、线下分享和商业思维,支持本土产业和女性从业者的发展...想了解更多创作细节和心路历程分享,且看专访内容一探究竟。 瑞云专访 1、瑞云渲染:请问您获得提名后感觉怎么样?首先,感谢来自的采访。我没想到自己会获得提名,尤其是在非商业组。我在2014年曾担任过CGarchitect 3D大赛的评委,所以我知道,每年都会有数以千计的作品参加评选,而且他们都出自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家之手。所以这次获得提名我非常高兴。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的团队,我和我的合作伙伴Evan做的只是帮助团队,给他们施展创意,表达自我的平台。期间,我们给了他们一些创作方向的指导:如何构思,如何在创作中融合叙事......剩下的就交由他们完成,最后的作品是团队合作的成果。 2、瑞云渲染:请问本次参赛作品Born Neo的灵感是什么?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建筑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设计的作品阿塞拜疆共和国阿利耶夫文化中心(The Heydar Aliyev Center),还有MAD建筑事务所(MAD Architect)设计的哈尔滨大剧院。渲染的氛围和表现效果,我们的老朋友西班牙Arqui9工作室给了我们很多灵感。阿塞拜疆共和国阿利耶夫文化中心 © 扎哈·哈迪德哈尔滨大剧院 © MAD建筑事务所Arqui9工作室作品取名为Born Neo是因为印尼的总统之前决定把首都从雅加达迁至加里曼丹,加里曼丹又名婆罗洲(Borneo)。首都搬迁就犹如重生(born new),所以我们决定给作品取名Born Neo,一语双关。 3、瑞云渲染:请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建筑的功能吧?Born Neo是一个会议中心,用于展览、音乐会、研讨会等大型活动,尤其是以后肯定会在首都举行的国内外重要会议。概念参考周围环境带有高科技传感器的玻璃框架/玻璃/人行道材质 4、瑞云渲染:为什么会想到利用本次比赛做“压力挑战”,完成本次作品耗时多久?本次挑战我们要求各组在7天内完成一幅效果图以及一部60秒的动画短片。因为如果给的时间多于7天,有可能反倒什么都完不成。进行这次压力挑战的原因有四:首先,锻炼成员们的创造力。参与挑战的小伙伴都是热爱建筑的人才,我们希望借这次挑战的机会,让他们构思出自己脑子中建筑的概念,捕捉灵感,用建筑表达自己想讲述的故事。第二,锻炼他们加班的“能力”。无法否认的是,当手头项目很多的时候,加班其实是无法避免的。我们也希望团队能借本次挑战适应这样的工作节奏。第三个原因是,锻炼他们的抗压能力。他们不仅要在7天内完成挑战,还不能影响到手头正在进行的项目。最重要的是锻炼大家的团队协作能力。所以我们把所有小伙伴分为4组,每组需提出一个不一样的概念进行创作,所以最后其实我们完成了4组作品。 5、瑞云渲染:创作中最难忘、最有趣的部分是什么?其实大家很享受一起并肩作战到凌晨4点的感觉。和制作商业项目不同,大家可以通过非商业比赛自由表达。当然,也不能一直让大家这么工作,他们肯定会恨我的,哈哈。最难忘的点是,其实团队协作并不像大家想象中这么美好,团队协作需要队员们做出牺牲。尤其在压力之下,遇到问题大家很容易会去指责他人。如果我们发现哪一支队伍中出现有队员指责他人的情况,我们会取消这个队伍的参赛资格。因为我们相信,当你用手指指着他人的时候,另外四只手指正在指向自己。制作过程中,其中的一支队伍发现自己只能完成效果图,可能无法完成动画短片的制作了,显然,他们胜出的可能性极小。但是最有意思的是,这一组队员并没有因此放弃,最后完成了两部分的制作。而他们就是做出Born Neo的团队。所以,暂时的失败没关系,但不能让它成为你停下来的借口。如果他们当时选择放弃,那才是真的失败了,但他们在完成效果图和动画短片之前,一刻也未停止过。我非常骄傲我手下有这样的团队。 6、瑞云渲染:您进入建筑可视化领域多久了?其中最启发您的人是谁?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您的职业经历吧。2004年11月3号,我家的工厂一夜之间被烧成灰烬,还给我留下了10万美元的外债。后来我开了自己的家具公司那个工作室,在2008年,为了给客户展示我的设计,我自学3D。从那之后我深深爱上了3D艺术。当地对火灾的报道2011年1月我获得了CGarchitect的Visualization Pro of the Week,这是我获得的第一个建筑可视化奖项,也为我打开了我的职业大门。同年3月,我和我的合伙人Evan Mandala创立了2G Studio。2012年,我制作的效果图作品获得了Ronen Bekerman授予的奖项,作品重现了Kengo Kuma设计的星巴克咖啡厅。这次获奖为我在行业内赢得了不少美誉,也给工作室带来了不少曝光。当时,Evan也获得了CGarchitect的Visualization Pro of the Week,我们的作品还被收录在《3D World》杂志之中。Master Bedroom PIK © Reinaldo Handaya获得2011年Visualization Pro of the WeekStarbucks by Kengo Kuma © Reinaldo Handaya获得Ronen Bekerman授予奖项House La Invernada © Evan Mandala获得2012年Visualization Pro of the Week《3D World》报道2013年,我收到了Chaos Group的邀请在亚太区V-Ray Community Meetings(V-Ray社群会议)中做分享;也受邀成为SIGGTAPH Asia香港站的演讲嘉宾;2014年,Jeff Mottle(CGarchitect创始人)还邀请我做3D大赛的评委。亚太区V-Ray Community Meetings活动剪影Siggraph Asia 2013香港站剪影我们的客户除了直接客户,都是通过CGarchitect慕名而来的工作室。所以我坚信CGarchitect不仅是艺术家交流的平台,更是艺术家和客户合作的桥梁。影响我的人有很多,但是我必须提Jeff Mottle。不仅仅因为Visualization Pro of the Week是我第一次在行业亮相的舞台。更因为我能看到Jeff做CGarchitect不是为了他个人,而是为了帮助行业的同仁。对此我非常能产生共鸣,我很想帮助更多人学习3D技术,于是我创办了2G Academy(2G 3D学院)。2017年,我深受Simon Sinek启发,意识到,推动我们努力的动机至关重要,钱只是我们努力后收获的其中之一,而非全部。(从左到右)Jeff MottleCGarchitect总经理/创始人;Simon Sinek作家/激励演说家2G Academy 7、您对2G Studio有什么发展愿景?是否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新的项目和计划?我们的目标是为客户提供最好的营销工具,并与其他3D工作室并肩发展。除此之外,我们还希望能反哺行业。我们现在有了教育平台2G Academy,希望能为3D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2020年3月疫情封锁期间,我们在印尼开启了一个新项目--AVIS ID,名字背后的含义是ArchViz Indonesia(印尼建筑可视化行业)。我们意识到疫情的封锁对印尼的3D艺术家影响非常大,加之印尼很多3D艺术家的专业技术有待提高,所以世界“停止运转”之时,也正是大家提升渲染技能的最佳时机。我们在自己的油管频道里分享了很多免费的教程,也为很多印尼的3D艺术家做作品的点评和建议。同时也会对外做一些关于商业和思维的演说分享,这些活动我们一直坚持做到现在。Reinaldo油管频道分享内容集锦我们也同时参与了政府的项目Bali Kembali,这是是一个推动巴厘岛发展的项目。我们住在巴厘岛,深深爱着这片土地。我们想通过建筑可视化的方式宣传巴厘岛。这个项目将由工作室和我们的学生使用和动画短片,我相信效果会非比寻常。参加本次项目,盈利不是最主要的目的,我们希望能为家乡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我们也想让这个行业知道,印尼也能做出世界顶级的作品,打破外界对印尼乃至亚洲的固有印象——外包给印尼或亚洲的项目一定是低价低质的。此外,我们还会紧随CGarchitect的脚步,他们有一个宣传活动叫做Women in ArchViz(建筑可视化行业中的女性从业者),旨在宣传和鼓励建筑可视化行业中杰出的女性。我们希望能在建筑可视化行业中看到一个同卡蒂妮一般伟大的女性,卡蒂妮是女性权利运动的代表性人物。我们希望能够挖掘和帮助印尼建筑可视化的女性从业者,同时我们也惊讶地发现我们40%的学员是女性。Raden Adjeng Kartini印尼妇女权利教育先驱 8、瑞云渲染:您对印尼建筑可视化行业的发展有什么展望?建筑可视化在印尼的发展之路充满挑战。我们在这个行业工作这么多年,只合作过1个本地的客户。其背后的原因是印尼人自己对“印尼制造”的不信任,对待每个行业都是如此,不仅仅是建筑可视化行业。很多大的开发商都不会想到与印尼本地的工作室合作,因为他们不相信本地的工作室可以做出高质量的作品。信任的建立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所有我们在做出努力反哺行业,包括我们每周六都会举办分享会,邀请印尼本地的建筑师们来做分享,为的就是能够在印尼打造一个强大的社区。当然,这是一场持久战,但是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Sanctum © 2G Studio 9、瑞云渲染:您对对业内的年轻艺术家有什么建议么?是一个既能收获面包也能实现理想的行业。不论是建筑师还是室内设计师,我们中的大多都很内向,享受独处和默默钻研。但这样也有利有弊,就像印尼的很多艺术家大都不了解商业和谈判的艺术,结果就是“逐底竞争”。“逐底竞争”现象在每个行业都会发生,建筑可视化行业也不例外,而唯一的应对办法就是学习商业和营销知识。商业和营销是另一种不同形式的艺术。学习商业和营销就像我们学习3D制作和渲染一样,是一段漫长的学习旅程,需要我们投入时间。而且学习商业和营销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战胜恐惧。本文《原创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及链接:相关阅读推荐: